跳转到正文内容

徐清:从安放好每一张课桌开始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10月15日08:47  京华时报 微博

  今年8月,北京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。虽然相关部门保证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但时隔两个月,还是暴露出后遗症。新希望学校200名学生被分流到公立学校——海淀区学府苑小学,学校不仅把分流生单独编班,而且只开设了语文、数学两门功课。

  关停农民工子弟学校,有其现实考虑。教育的规范、学生的安全甚至是教学质量的提升,都可能是“良好初衷”。然而,关停一事引发社会焦虑,一个重要原因却是:学校没了,课桌如何安放?即便出发点再好,如果是以牺牲孩子们的利益为代价,也同样难有价值。

  教委临时通知,学校难以应付;分流生学习基础差,难以跟上进度;招聘老师很难,师资跟不上……学府苑小学言之凿凿的理由,在透露出对分流生的轻视之外,更折射出关停举措的“贸然性”。从“五证不全”无法入学,到入学后遭遇区别对待,都让人怀疑关停的决策是否草率、分流的措施是否粗放,如果安置、分流都做不好,更遑论孩子们在学习、心理上的对接了。

  尤其是对于农民工子弟这个特殊的群体,更需要把工作做到细处、做在前头。在很大程度上,他们是城市的“边缘人”,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。他们的利益更容易被忽略、被侵害,也更需要被关心、被保护。而如果仅仅以关代管,没有配套措施强力跟进,没有精确科学的协调安置,书桌放下了,也摆不稳,不但难达初衷,更会造成进一步的不公。

  实际上,学府苑小学这200名的孩子背后,是媒体的深刻追问——“穷孩子有没有春天?”教育的公平,不仅是受教育权的平等,也是教育机会的公平,更包括教育效果的均等。开学在即学校却被关停,分流入学遭遇种种不公平待遇,毕业后成为蜗居里的“蚁族”“北漂”……这不应该成为农民工子弟的人生路线图。

  教育不公背后,是发展权的不平等。如果不能接受同等教育,甚至不能接受教育,农民工子弟或许仍只能如父辈一样,游走在城市边缘;如果无法承受高昂的物质与社会关系成本,寒门子弟也难免会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败下阵来。教育的公平,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,更是一种“底层的公平”“起点的公平”,没有教育的公平,其他的公平将无从谈起。

  个体境遇的叠加,描摹整个社会的底色。良好的教育,会使个人走上一条更能得到自我满足、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之路。而无数被知识所改变的命运,将给社会以流动的活力,弥合差距鸿沟,形成社会认同。筑牢社会“共同体”,拆除无形“社会墙”,或许就该从安放好农民工子弟的一张张书桌开始。

 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清
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04)
您对本文的观点:
顶:0
踩:0
请给本文打分:
5 4 3 2 1
4.5本文目前得分:

 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